首页

足交视频免费在线

时间:2025-05-23 13:21:29 作者:中国正能量|感知中国的N种方式 浏览量:52995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题:中法戏剧交流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专访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央华戏剧创始人王可然

  中新社记者 孔任远

  中法建交60年来,两国文化交流可圈可点。近年,中法在戏剧交流方面有诸多创新。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王可然集聚中法顶级导演、剧本、演员进行合作,推出了包括《西贡》《庞氏骗局》《雷雨》《雷雨·后》《悲惨世界》在内的多部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实现了艺术手法上的突破,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202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王可然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以表彰其在戏剧领域中的成就,以及对中法戏剧艺术交流和中法两国之间的友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王可然的团队联合法国艺术家将法国文学经典《悲惨世界》搬上中国舞台。近日,王可然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讲述中法戏剧交流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的团队和法国艺术家合作的舞台剧《悲惨世界》今年将在中国各地巡演,中法联合演绎的法国文学经典会有什么不同?其中是否会有中国元素?

  王可然:我们和法国艺术家合作的舞台剧《悲惨世界》今年将在中国各地巡演,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能够为中法文化交流有所贡献,是我们无限的荣光。

中法联合制作的舞台剧《悲惨世界》剧照。受访者 供图

  《悲惨世界》是法国文学经典,这次中国艺术家、中国的制作团队和法国的艺术家联合给这部影响世界的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解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符号,并不是京剧、书法才叫中国元素。我认为,整个作品的制作系统是中国的,就能呈现出不同的东西,就是我们对于人类文化的一种贡献。

  中新社记者:您提到在做《悲惨世界》的时候会选一些昆曲、相声、苏州评弹演员,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可然在《悲惨世界》排练厅。受访者 供图

  王可然:我希望在一部戏里能够呈现人的大千面貌。大多数话剧演员都经过戏剧学院的专业训练,他们的状态都有一致的特质。我希望我的戏剧能突破这种一致性。选择不同背景的演员,就是提前为角色调配好不同的特质。所以,我们愿意在更广的范围内去选演员,只要他们符合剧中人物的特点,就可以把他们配置在作品中。我希望舞台剧不能只是一种腔调,戏剧应该体现出人的多样性。比如,《悲惨世界》中主教一角的扮演者是中国著名的昆曲艺术家林继凡先生,相声演员李菁则扮演酒店老板等重要角色,他的表演生动而有特质。

  中新社记者:您是如何与法国戏剧结缘的?和法国同行合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可然:我是在制作《犹太城》时结识的法国艺术家安娜伊思·马田。随后,就开始尝试和法国戏剧界的合作。

  2017年,我与安娜伊思·马田展开国际戏剧项目的合作,将法国小丑剧《B先生与P先生》首次引进国内市场。2018年,我们共同策划并引进了法国剧目《西贡》。2019年,又邀请法国导演大卫·莱斯高来华执导《庞氏骗局》。2020年,我们邀请法国顶级戏剧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来华,共同创作连台戏《雷雨》《雷雨·后》,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中法联合制作的舞台剧《雷雨》剧照。受访者 供图

  我一直希望在戏剧的工作技法上能找到更好的学习和参照的标准,用于服务戏剧舞台。法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戏剧艺术家和戏剧创作理念,与法国戏剧艺术家合作,对我的团队、对整个中国的戏剧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大家注意到,外国品牌的汽车进入中国,让中国汽车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希望与法国同行进行的戏剧交流,也能产生类似的效应。

  我的团队成员和法国同行的语言交流并不完全畅通,但是我们在合作中却处处体现默契,这是基于我们在戏剧舞台语言上的彼此认同。

  中新社记者:从法国导演的《雷雨》到如今的中国版《悲惨世界》,您的团队如何在文化碰撞中演绎经典?

  王可然:无论是《雷雨》还是《悲惨世界》都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故事或者法国故事。它们代表了全人类的悲悯、全人类的困惑。当看到主教把烛台给到冉阿让时,所有人都会看到人性的博大,这不分地域和民族。

中法联合制作的舞台剧《悲惨世界》剧照。受访者 供图

  再比如《雷雨》,我们给了它一个现代化的表达方案。我们同意导演埃里克对《雷雨》进行艺术创作上的大胆创新。比如,周家的客厅不再是古香古色的中式客厅,而是采用现代风格的极简设计,整个舞台空间由白色大理石砌成,除了几张桌子、沙发,没有多余的装饰,以此烘托周家父权的压抑和亲情的冷漠。我认为,这样的演绎与之前的版本有巨大差别,但更加证明了《雷雨》是一部经典。莎士比亚的作品有几十万个演绎方式,《雷雨》如果只有一个版本,哪能称作经典?

  中新社记者:中法都是文化大国,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创作土壤。您认为,艺术文化交流在促进两国关系方面有哪些作用?

  王可然:法国是一个很骄傲的国家。他们的骄傲来自于他们文化领域对世界的贡献,文化必然会影响到世界格局。对他们来说,中国是影响世界的一个东方文明大国。他们认为两国文明有着彼此欣赏的地方。我接触的很多法国人,对中国充满好奇。这源于中国文化的魅力,源于他们对中国文化历史为世界作出贡献的敬意。

  我个人觉得中法两国无论是人文还是艺术方面,只要有交流有互动,彼此受众就能看到,在情感、文化价值观、人性的细腻和爱上,我们是一致的,所有误解都会被这些一致性消融。

  中新社记者:对未来中法文化的交流,或者您从事的中法戏剧合作,您有什么设想?

2024年1月11日,莫言戏剧作品《鳄鱼》舞台创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田雨昊 摄

  王可然:我们与法国同行下一部合作的舞台剧是《鳄鱼》,由莫言作品改编,导演是我,舞美、灯光都由法国团队负责,音乐是日本作曲家梅林茂,这也将是一次有意思的文化碰撞。如果可能,希望将来能做一个中法“演员之春”戏剧节。我认为,通过戏剧节,不仅可以推动作品的进步,也会带动中法两国戏剧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突飞猛进的转化,带动两国艺术家的交流互融,带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对中国的理解。(完)

  受访者简介:

  王可然,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从事戏剧行业近二十年。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中华儿女》评为“拓展中国戏剧世界格局的领军人”,2021被法兰西共和国授予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出品、监制、制作、编剧的作品已超过 50 部,其中包括《陪我看电视》《宝岛一村》《如梦之梦》《让我牵着你的手》《海鸥》《冬之旅》《乡村》《新原野》等众多经典作品,覆盖观众 400余万人。

【编辑:孙静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1.4%折射中国“磁吸力” 外资加码新技术产业布局

北京大学博士生刘欣告诉记者:“我今天几度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能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内心感受到更加温暖。”

“熊猫杯”中国国际青少年美育文创交流活动全球巡展·东京站拉开帷幕

青海理工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铁喜,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态气象交叉领域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通量估算。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时,首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是发电行业。截至今年9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今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将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

日本冲绳国际大学集会要求美军关闭普天间基地

为加速推进县城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广西印发《广西加快县城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指导县城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一县一策”,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23年以来,广西已有7个县(市)融资项目包通过银行贷款审批。

中国驻埃及使馆提醒赴埃中国游客谨慎选择热气球项目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建立职业院校教材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教材编写、出版、选用及评价信息。完善教材服务网络,定期开展教材展示,加强教材统计分析、社会调查、基础文献、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加强职业院校教材研究工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